加入收藏

老员工择业心理障碍

作者: 时间:2015-06-12 点击数:

一、老员工自身原因:
1、择业认知心理的偏差。

(1)自我估价的偏差这种偏差存在两种极端。一是自我估价过高,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盲目自信或自负。在择业中,往往认为大多数的职位都与自己的才能不匹配,结果失去大量的就业机会,造成 “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现象。二是自我估价过低,不能觉察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夸大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伴随着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自卑心理,不敢面对择业。
(2)对专业对口的认知偏差。相当大一部分员工认为就业必须专业对口,才能才尽其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过分苛求专业对口。其实老员工应该意识到每位毕业生不可能都专业对口。这种偏差致使许多员工对于非本专业的只需稍做努力和调整就能够胜任的职业视而不见,人为的使就业渠道变得狭窄。

(3)对职业认识的偏差。老员工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缺乏全面了解职业渠道和信息,对职业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规定说明,以及社会对求职人员的隐性潜在要求,包括衣着装饰、礼仪习惯、劳动素质,就业意识等方面了解甚少,多数的员工对职业的认识仅靠他人的舆论、什么职业”热“就向往什么样的职业。

(4)对社会认识的偏差。许多老员工对社会的了解存在较多的想象成份,对影响择业的因素认识不足。因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社会的了解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有的把社会想象的比较美好,对社会的复杂情况及影响就业的因素知之甚少,因而择业的期望值往往偏高,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脱离了社会的实际要求。社会心理学认为,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冲突越大。

2、老员工择业人格方面存在问题。

(1)择业个性倾向方面。老员工的职业价值呈现功利化取向,即择业时越来越看重经济、待遇和个人发展等实际功利因素,很少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区工作;目光短浅,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工作条件,经济收入等眼前利益,忽视职业的长远发展;求稳守旧,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仍是老员工愿意选择的工作单位。

(2)择业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不健全的人格心理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缺乏自信心或过于自负,竞争或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等等。这些人格特征不仅会影响个体择业能力的发挥和择业活动中的表现,而且会影响个体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社会原因:
1、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增大了择业的竞争力。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而就业总需求则增大缓慢。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无疑将使已经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加失衡,甚至畸形发展,使老员工产生就业危机感。

2、部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制约着市场对老员工的需求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企业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也实行“精简分流,精兵简政”。


Copyright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 济南市章丘市文博路2号 邮编: 250013
电话: 0531-66778051 EMAIL: tiyuxueyun@126.com